人文与传播学院
召开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交流会
2018年8月31日,人文与传播学院在61103召开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交流会,包括党总支书记司千字、院长张开祝在内的15位申报者参加了交流会。交流会有副院长张毅君主持。
会上,获得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的向敏博士介绍了自己的申报经验和体会。向博士的经验分享为三个部分:申报书A表的填报、申报书B表的填报和申报感想。在填报申报书A表时,研究成果尽可能向课题靠近,可以用描述性语言使已发论文和申报课题联系起来,研究团队尽量在同一个单位。在填报申报书B时,标题类型可选A型或A与B型,长度不超过25字,副标题慎重添加,语言风格倾向中规中矩;学科选择上,要考虑学科归属、内容本身和历史渊源,选择自己研究方向所在的学科;正文部分,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要言之有物、切忌空谈,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要中外兼顾、重点突出、条分缕析、述评结合,课题的研究目标要简洁明了,课题的研究内容要突出重点、深入细化,课题的研究思路要阐述清晰,课题的研究方法可从哲学方法、学科方法、具体方法等方面选择。向敏博士在申报感想中,总结了申报成功的经验:突出问题意识,一线贯穿到底;内容充分实在,行文简洁明了;主体详略得当,务求说明说透;言语必须谦逊,批评尽量委婉;细节大小注重,版面眉清目秀;文字质量过关,不出低级错误;不断修改完善,直到自己满意。
党总支书记司千字、院长张开祝作为今年的项目申报人员分别在会上做了交流发言。司千字结合自己之前申报项目和作为硕士生导师的经验,谈了四点体会,一是选题背景要和时代相结合,二是要发挥自己的研究专长,三是内容要有逻辑性,四是结论要新颖独特。他还结合人事处处长工作经验,介绍了项目申报对职称评审的重要性。
张开祝院长从五个方面说明自己选题的依据,即学院的研究方向、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社会的现实问题、个人的驾驭能力、选题的研究现状等。张开祝同时指出了目前学院教师在课题申报上存在的“七个缺乏”,即缺乏自信、缺乏磨性、缺乏主动、缺乏欲望、缺乏积累、缺乏方法、缺乏方向,鼓励大家要敢于申报课题、反复打磨申报书、主动请教专家、提高做研究的欲望、注意积累研究成果、寻找恰当的方法、明确个人研究方向和把握国家发展方向。
副院长张毅君在交流会上叮嘱申报人员要借鉴吸收申报成功者的经验,多和他们探讨交流;认真对待专家的反馈意见;填报申报书一定要符合要求,规范格式,注重细节。
与会人员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咨询和交流。
人文与传播学院一直重视科研项目申报工作,今年暑假之初,在得到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通知后,就进一步动员、鼓励全院教师积极申报。党总支司千字书记和院长张开祝主动带头,各教研室年轻教师积极响应,共有2位教师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位教师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后者是超额完成了学校下达的14项的任务指标。学院利用一切资源、想尽一切办法,为提高申报成功率做出了积极努力。暑假期间,张毅君副院长和向敏博士借出席学术会议之际,邀请与会的专家学者对15位教师的选题进行了指导,并将专家意见及时反馈给申报人员;学院领导和教师们还从网络上、学术圈内找到关于课题申报的微课和模板,发到微信群共享;学院还鼓励申报者走出去请教导师或专家,也可以将导师和专家请进来给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