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公布了2024-2025年度西部计划志愿者考核结果。学院选派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共5名学生获评“全国西部计划考核优秀等次志愿者”。

一直以来,人文与传播学院高度重视西部计划工作,将其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以及引导和促进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重要载体,不断健全完善学院层面西部计划工作的组织领导、政策保障、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接下来,人文与传播学院将持续健全西部计划全流程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西部计划志愿者选拔培训、服务保障、跟踪培养与典型选树工作,教育引导更多人文青年奔赴西部,在推动祖国西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中展现青年作为、彰显青年风采、贡献青年力量。
考核优秀等次志愿者个人介绍
邢宇

人文与传播学院2024届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生,曾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二二五团城镇和生态保护中心,主要参与单位公文材料撰写等工作。
2024-2025年年度考核优秀,于我而言,是一份沉甸甸的肯定,更是一段铭心刻骨的成长。回首在机关服务的日子,从最初的生涩到逐渐熟练,我深切体会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并非抽象的口号,而是融入每一次琐碎事务的耐心处理,每一次面对群众需求的真诚回应。这段经历让我真正懂得了基层工作的价值与重量,也让我收获了服务他人、贡献社会带来的无可替代的充实与喜悦。如今我调岗到中学,但志愿服务的初心与热忱未曾改变,我将以更务实的作风,用心用情陪伴学生们成长,将积极奉献的精神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严莉

人文与传播学院2024届广告学专业毕业生,现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二二五团宣传工作办公室,主要参与单位新闻宣传工作。
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这一年的服务期间,让我逐渐读懂了基层宣传的意义。当我扛着相机踏遍田间地头,记录群众丰收的笑脸、乡村道路的新貌,深夜剪辑的短视频被大家转发点赞时,我得到了这段西部旅程里最暖的回馈。如今,我已经能走遍团场的每个角落,做到和人们唠着家常找新闻、用摄影镜头传递心声、用点滴文字连接民心。这段时光,也让我知道青春的价值藏在扎根基层的坚守里,藏在为西部发声的热忱中。未来,我将带着人文学子的热情继续服务西部,为西部发展贡献山商人文力量。
袁梅芹

人文与传播学院2024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现服务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结县群团工作部,主要参与青少年法治宣传、志愿者管理等工作。
自服务于西藏定结县群团工作部以来,作为人文学院的一员,我始终将所学专业与基层实践相结合,把个人理想融入祖国需要。从政策宣传、活动组织到走访慰问,在每一项工作中切实体会到群团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在以后的志愿服务中,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服务基层,让青春在高原绽放更绚烂的光彩。
温鑫柔

人文与传播学院学院2023届广告学专业毕业生,曾服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泽普县泽普镇人民政府,主要参与单位党建宣传工作,曾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团委“优秀青年讲师”称号。
如果要说在新疆的两年留给我最深的记忆是什么,那或许是祖国最西陲的戈壁风沙、壮阔无垠的高原雪山,又或许是那棵梧桐树下掠过的红色身影。临近毕业时,我曾深陷茫然,却因一句召唤,毅然奔赴这片离家四千多公里的土地。而就在这里,一颗彷徨的心慢慢寻得了坚定。
我与当地居民围着篝火起舞,在农家小院邂逅春天;采访中聆听平凡人讲述不凡的故事,也用青春陪伴一群孩子走过他们童年的一段路。我愿以点滴行动,期盼这片土地越来越好。两年时光如风掠过,记忆却愈发清晰、愈发鲜活。
这段旅程中,是朋友的陪伴、团委的关怀,让我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我有幸两次随自治区团委参与巡回宣讲,走进村社区、校园与单位,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声音传递给更多人。西部计划给了我远行的机会,让我得以在远方发出微光——而我自己,也在这光芒中被温暖,并携着这份暖意,走向更远的远方。
薛丹

人文与传播学院2024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现服务于安徽省铜陵市郊区铜山镇人民政府,主要参与单位基础团务等工作。
回首这段工作的时光,我深感自己是政策与乡情间的“翻译员”。日复一日处理文件、接听电话、传递通知,这些看似琐碎的事务,却是连接民声与政令最坚实的桥梁。当用乡亲们听得懂的乡音俚语,将惠民政策说明白,看到他们舒展的眉头时,我真正体会到了“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的重量。
在此,我由衷感谢母校与恩师。是您们的谆谆教诲,赋予我扎实的专业根基与明辨是非的能力;是您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深情寄语,给了我奔赴西部的勇气与信念。这份来自远方的成长,离不开您们昔日播撒的种子。定当不负师恩,继续前行!

编辑:李鑫冉
责编:王樱焯
指导老师:王涵
初审:林科兴
二审:柴楠
三审:解晓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