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人文与传播学院“锦时·绣刻”实践团三下乡苏州行

2025年07月14日 08:42  点击:[]

 

 

2025710日至14日,山东工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锦时·绣刻团队前往江苏省苏州市开展专项非遗苏绣采访调研活动。活动以实地走访、历史探究、互动采访、实践调查的形式展开,旨在通过全方面探究苏绣背后的历史底蕴和人文传承,实现苏绣的创新性发展。

 

1

图片

图片

 

为切实探索苏绣发展现状,团队首先前往苏州著名苏绣工艺品集结地苏绣小镇,实地参观了绣娘们的日常生活。近距离欣赏苏绣制品的同时,也了解了齐针、散套等基本的运针变化。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员们对苏绣中的经典作品,如猫、金鱼等绣品的欣赏也有了更深的理解。重新再看《猫》这幅作品的时候,不光只赞叹惟妙惟肖,更能从丝线的光影变化中品味针线的布局,脑海中重新让针线再起落一次。团队成员王耀在个人日志中写道。0/0

00:00/00:19切换到横屏模式 继续播放进度条,百分之0播放00:00/00:1900:19倍速播放中 0.50.751.01.52.0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继续观看【人文动态】针尖绽锦绣,千年韵流芳——山东工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锦时·绣刻实践团三下乡苏州行观看更多转载,【人文动态】针尖绽锦绣,千年韵流芳——山东工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锦时·绣刻实践团三下乡苏州行山商人文与传播学院微平台已关注分享点赞在看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评论视频详      此外,团队在苏绣小镇展开走访调查,全方面了解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绣品制作和使用,对于苏绣适用的场合继续开拓,发掘背后的市场潜力和销售市场。团队成员还与绣娘们进行了采访交流,从选线、下针到对未来发展的愿景,绣娘们不仅希望自己手上的绣品有更多的展示舞台,更希望有人能接过手中的针线,带着苏绣越走越远。通过走访调查,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苏绣艺术的魅力,也更加坚定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

在此次实践中,团队有幸邀请到正高级工艺美术师顾晓贤老师进行苏绣背后的详细采访。采访从顾老师的个人经历、制作过程的特别之处、对苏绣传承的看法和目前苏绣发展遇到的问题几个方面展开,从第一视角看目前发展创新的机遇点和挑战点。

随着现在的绣娘老龄化,我们更想在还有人的时候多绣一些大幅的作品出来。因为苏绣可能面临着一种断层,我们能做的是在还有能力的时候发扬它的优秀技能、绣出一些有价值的作品,让大家发现苏绣的魅力,让后世的人叹为观止。顾老师如是说。

 

已关注

关注

重播 分享 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退出全屏

切换到竖屏全屏退出全屏

山商人文与传播学院微平台已关注

分享视频

进度条,百分之0

播放

00:00

/

01:57

01:57

全屏

倍速播放中

0.50.751.01.52.0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继续观看

【人文动态】针尖绽锦绣,千年韵流芳——山东工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锦时·绣刻实践团三下乡苏州行

观看更多

转载

,

【人文动态】针尖绽锦绣,千年韵流芳——山东工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锦时·绣刻实践团三下乡苏州行

山商人文与传播学院微平台已关注

分享点赞在看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评论

视频详情

3

713日至714日,为深入探析苏绣发展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团队先后参观了中国刺绣艺术馆、苏州丝绸博物馆和苏州博物馆。在参观中,团队成员们系统了解了苏州背后的风土人情,观赏了一场从传统到当代的刺绣美学盛宴,更对苏绣的艺术和自然的和谐共生精神内涵有更深刻的了解。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4

图片

图片

 

参观的同时,成员们通过体验织机、缂丝、刺绣的魅力,将理论兴趣转换为实践乐趣,开展了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刚摸到织机的时候尽管有些无措,但在讲解下很快就能上手。木梭穿过纬线的时候能想象到最后成品与我对话的样子,是很神奇的体验,也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了刺绣每一步骤都有自己的魅力。团队成员姜宝莲在个人日志中这样写。

此外,在各类的场馆内,苏绣与日常相结合的文创衍生展示都表明,苏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让团队成员们看到非遗活化、传承的无限可能。为团队后期制作、宣传苏绣提供良好借鉴意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5

在开展实践前,团队成员以央视记录片《锦绣记》和纪录片《一丝一线》为切入口,通过刺绣作品完整的记录过程初步了解了传承千年的刺绣文化。

图片

图片

一段为期5天的实践活动结束了,但对非遗苏绣的深入调研才刚刚开始,团队成员们共同见证了"以针代笔,以线为墨"的匠心坚守,也发现了传统的苏绣技艺在当代市场需求下面临的机遇挑战。接下来,团队成员将根据本次实践活动中收集到的苏绣资料、访谈记录结合对苏绣技艺的观察,进一步探究苏绣的文化传承与当代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及时整理汇总并撰写调研报告,为后续深入研究非遗苏绣的发展和拍摄项目调研纪录片奠定基础。

图片

 

非遗传承从不是复刻过去,而是让千年绣针在当代生活中找到新坐标。锦时·绣刻团队将带着这份热爱,让苏绣的光芒,在创新中继续流转。

 

(供稿:邱一诺   摄影:锦绣·时刻团队)

 

图片

 

编辑:邱一诺

责编:王樱焯

指导老师 :王涵

初审:林科兴

二审:柴楠

三审:吴树勤

 

图片

 

 

上一条:人文与传播学院召开新进博士教师座谈会 下一条:人文与传播学院“廉韵传心,正风同行”实践团之潍坊行

关闭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滨海中路191号 邮编:264005 电话:0535-6770015、6770817

Copyright © 2015 人文与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