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1日下午2:30,人文与传播学院在61103举办教学与科研工作沙龙,院长张开祝、副院长张毅君、副院长吴树勤、各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各教材和丛书的编写人员参加了工作沙龙,张开祝院长主持了沙龙。

沙龙开始,吴树勤传达了学校新学期教学工作布置会议上徐士艾副院长讲话精神:
一是要抓好贯彻落实全国和山东省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梳理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整改落实;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大力加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做好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申报论证工作,精准对接“十强”产业,结合新工科建设,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继续调整本科专业结构,升级存量、优化增量、消减不适应发展的余量;
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让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着力培养具备“必要的历史知识、健康的身心素质、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宽广的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
四要高度重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编写特色教材,共同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做好“四个合作”和“四个协同”;五要进一步规范教学运行秩序,加强学习过程管理,按照教育部要求取消“清考”制度。
吴树勤还传达了教务处长毛荐其对山东省推进“一流本科”建设工作会议出台文件的解读,以及教务处本学期重点工作。

张开祝介绍了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申报情况,编辑出版学和广告学两个专业加入计算机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群,一起申报新旧动能转换对接专业建设。张开祝提醒老师们认真学习领会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其中和人文与传播学院专业对应的是“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要按照教育部培养计划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张开祝强调了严格教学秩序,规范教学行为问题,要求每位教师严格遵守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的补充通知》提出的9条规定,同时,为兼顾教学计划和学科竞赛、学术研究,建议每门课程设置A/B角教师。

张开祝重点介绍了学院筹措编撰三套丛书的重要意义、人员分工和时间限定。这三套丛书分别是:学科(专业)研究特色丛书、新媒体系列教材和新时代人文传播类专业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丛书,其中,学科(专业)研究特色丛书有4部,分别是:《中华商务文化》(汉语言文学专业主编)、《文化传播学》(文化传播教学部主编)、《企业形象与品牌传播》(广告学专业主编)和《区域融媒体研究》(编辑出版学专业主编);新媒体系列教材有6部,分别是:《新媒体写作》(宋秋芬主编)、《新媒体广告》(张群卿主编)、《新媒体法律法规》(刘菡、周韶梅主编)、《新媒体采编实务》(李英、赵竹建主编)、《新媒体运营》(向敏、丛蓉主编)和《新媒体营销》(张晓凤主编);新时代人文传播类专业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丛书有6部,分别对应着人文与传播学院力求培养学生具有的六大核心能力,即认知能力、批判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教化能力,编写人员分别是李英、吴树勤、王欢欢、刘菡、向敏、刘佳。

张开祝对丛书的作者提出了八点要求与希望:知行合一,务求实效;信守承诺,勇往直前;攻坚克难,自强不起;奋发有为,主动作为;形成团队,借力发展;突出特色,唯我独有;广泛借鉴,遵守规范;辛勤耕耘,定有收获。

张开祝指出,这三套丛书的编撰完成,将宣示我院的专业特色和专业地位,将极大地促进学院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有利于学院的发展和教师个人的发展。这三套丛书计划用1-3年的时间完成,每一部书的第一作者一定要有紧迫感、责任感,要按照统一安排按时提交写作大纲、初稿和定稿。
各位丛书主编就写作主题、编写体例、字数篇目、阅读对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