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首页 >> 党群工作 >> 正文

人文与传播学院学生党支部学习第三次党代会报告

2018年03月07日 19:05  点击:[]

   

   

201836日下午,人文与传播学院学生党支部在61103室召开全体党员会议,集体学习山东工商学院第三次党代会报告,会议由人文与传播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齐琦主持。

   

   

齐琦带领全体学生党员认真学习了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报告全文。学生党员们纷纷表示备受鼓舞,今后将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本领,为实现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全体学生党员认真听讲、仔细领会,踊跃发言,表示要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认真学习贯彻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报告精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代会确定的战略目标和各项任务上来,争做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者、宣传者和实践者。

  

   

   

第三次党代会报告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

开启全面建设有特色开放式高水平财经类大学新征程

——在中国共产党山东工商学院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818日)

白光昭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山东工商学院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查。

中国共产党山东工商学院第三次代表大会,是在全校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校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山东工商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谋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任务,团结动员全校师生员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励精图治、改革创新,开启全面建设有特色开放式高水平财经类大学新征程。

一、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20106月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学校建设发展目标,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办学水平明显提升,社会影响力大幅提高,学校各项事业呈现了良好态势,取得了显著成就。

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认真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到学习教育全覆盖,推动了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提升学校党建工作水平。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高了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话语权,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落实全国和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发挥了主课堂、主渠道作用,学校获批省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师德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推进。干部选拔任用、教育管理、年度考核工作进一步科学严谨规范。严格标准和程序,确保党员发展质量,共发展党员4733名。近年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很好发挥,获省部级以上奖励人员中党员比例为79%。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环境初步形成。积极配合省委巡视组专项巡视,较好完成了巡视整改任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肃执纪问责,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群团工作改革的决策部署,不断完善民主管理体制机制,教代会和工会工作取得新进展。加强统战工作,切实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强化党建带团建,召开了第二次团代会,共青团工作积极开展。加强离退休工作,充分发挥老同志作用。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以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为着力点,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重点与培育专业(群)4个,获得预算资助经费6000万元,获批数量居省属高校前列。新增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37门,新增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研究生教育从联合培养到独立开展,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获批省级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6项、省级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奖2项、省级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11项。扎实做好招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位于全省高校前列。推进创业教育,与政府、企业三方联合成立了全省首家具有招生资格的独立实体创业学院,学校获评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现有山东省创新创业导师26人。推进协同育人,在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学校三次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单位,连年荣获山东省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学生在各类科技文化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804人次、省级以上奖励2957人次。学校被团中央确立为全国首批第二课堂成绩单试点单位,第二课堂成绩单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学风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卓有成效。完善学科建设制度,优化学科布局,统筹推进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培育学科、支持学科建设,逐步形成了以经、管为主,经、管、文、法、理、工协调发展、初具特色的学科体系,新增省级重点学科2个。着力推进学位点建设,201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办学层次取得实质性突破。现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管理学、经济学、工学三大学科门类。成功获批山东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建设单位,学位点建设迈出坚实一步。

科学研究成效明显。建立健全科研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培育高水平成果,推进协同创新体系和新型智库建设。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8项、省部级项目407项,实现国家级重点项目零的突破,科研经费累计进账7045万元。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9项;在《中国科学》《经济学季刊》等顶级刊物发表论文11篇,实现ESI高被引论文零的突破,发表A类期刊论文98篇。获批未来智能计算协同创新中心山东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共获十三五预算资助经费4000万元。获批山东省车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科研创新平台1个,获批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系统安全与管理实验室公共管理创新及仿真实验室感知技术与控制实验室煤炭产业发展与创新研究基地山东半岛经济与社会研究中心等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6个。《山东工商学院学报》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有效。完善人才引育政策,引进数量逐年增加,师资结构不断优化,高级职称比例由40.08%提高到46.71%,博士比例由18.84%提高到40.25%。实施凤凰人才工程,大力培育优秀青年人才,一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人才集聚发展的良好环境初步形成。改进职称评聘办法,激励导向更加明显。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激励政策,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统筹规划学校专业技术、管理、工勤等各类人才发展,数量、质量、结构不断优化。新增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省部级荣誉称号教师15人。

开放办学继续推进。积极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全面实施服务烟台发展行动计划服务煤炭行业行动计划,推进校地、校企、校际合作,服务经济社会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与烟台市部分市区、部门,与富士康集团、山东能源集团、浪潮集团等企业,与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等院所共32家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开展服务外包、协同育人、共建学院和智库等项目。成立山东工商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校友总会和各地校友分会,办学的社会支持体系初步形成。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合作协议,获得办学资金支持4567万元,拓宽了校企合作新视野。推进办学国际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新增和续签合作协议30个,与国(境)外51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中外合作办学、留学生教育、外籍教师与专家工作有序推进。

办学治校能力不断提升。系统谋划学校改革发展,较好完成了十二五发展任务,制定实施综合改革方案、十三五规划,学校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分阶段有步骤、稳步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目标管理、绩效工资等重点改革,协调推进职称评聘、二级综合预算、经营性资产管理等改革任务,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优化内部治理,采取增设、合并、撤销、更名等方式,调整和完善内部机构设置。制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颁布实施《山东工商学院章程》,制定配套制度75项,以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初步形成,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卓有成效。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制度,学术决策、学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优化内部控制、内部监督机制,强化监察审计。不断完善民主管理体制机制,教代会作用有效发挥。

条件保障不断优化。改善办学基本条件,优化校区建设规划和功能布局,完成教学楼、学生公寓、体育场地、学府小区、专家公寓等基建工程,累计投资24800万元,新增建筑面积44600平方米。完善资源配置模式,稳步推进经营性资产的处置、监管和校办企业清产核资等工作,公共资源管理逐步规范。新增教室26213平方米、实验室17563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和一般设备63266台(件),新增资产总额16743万元,清理腾退各类公共用房6101平方米。有序推进清泉老年公寓拆迁等部分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置工作。实施校园商业服务网点建设规划,功能布局和管理逐步规范,节约型校园、绿色校园建设效果明显。开源节流,积极争取上级和外部资金支持,优化支出结构,严格预算、专项资金和科研经费管理。规范开展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工作。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校园建设,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文献资料由纸质馆藏为主向纸质和电子并重转变,馆藏图书由165万册增加到245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270万种。

文明和谐校园建设成效显著。关注师生需求,落实民生项目,完成东西校区地下通道、教职工食堂、图书馆分馆等工程建设,完成供暖主干管网、自来水管道、食堂天然气等基础设施改造,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大学生事务中心,为凤凰人才配备了工作室,积极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坚持依法民主治校,认真做好教代会提案办理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及时调整基本工资标准、住房公积金缴纳比例、住房补贴发放比例、离退休费标准、物业补贴等,并足额发放。加强师德建设,开展师德建设月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建校30周年庆祝活动,总结办学成就,扩大社会影响,凝聚了办学力量。积极推选树立身边先进典型,加强校内外宣传力度,提升新闻报道质量。落实安全责任,强化校园管理和治安综合治理,有力推进了平安和谐校园建设。继续教育、信访法制、统计档案、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连续两年荣获烟台市文明单位,连续四年荣获山东省文明单位。学校还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山东省教育新闻宣传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山东省统战工作规范化建设年先进单位山东省红旗团委烟台发展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

各位代表、同志们,第二次党代会以来,我们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了一系列工作,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学校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发展潜力更加强劲,发展优势更加突出,发展环境更加优越,发展态势更加喜人。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烟台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班子励精图治的结果,是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山东工商学院第二届委员会,向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向为学校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在不同岗位勤奋工作的全校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海内外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同志们,总结过去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在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紧紧抓住各种教育和党的活动契机,不断达成共识,聚焦问题,整改提高,形成了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坚强保证。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我们抢抓高等教育发展机遇,全力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紧紧围绕发展目标,不断加强有利于发展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建设,不断增强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发展中更好地解决了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必须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我们始终紧盯育人根本,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构建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教学体制机制,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有效推动了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必须坚持依靠师生员工。我们坚持发展依靠师生员工、发展为了师生员工,发展成果与师生员工共享,尊重和落实师生员工的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校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全校师生员工对学校发展充满期待,人心思进、人心思上,这比黄金还珍贵。我们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大家的归属感、获得感,形成了学校发展的强大凝聚力。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我们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以改革创新解决发展难题,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发展步伐,启动实施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盘活校内外资源。经过多年的努力,各项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为进一步加快学校发展赢得了主动,抢占了先机。

必须坚持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回望学校3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的事业多是在艰难中前进的。有了今天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正是一代又一代建设者呕心沥血、知难而进、奋力开拓、团结实干的结果。我们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埋头苦干、顽强拼搏,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

各位代表、同志们,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对照省委省政府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新期待、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学校的工作还有不小差距,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不够高,社会影响力不够强,办学层次需要提升;二是办学条件不足,办学空间需要拓展,校区功能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学科特色不够鲜明,优势不够突出,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高水平专业建设、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等发展资源亟待系统整合;四是师资数量、结构、层次不能满足高水平大学建设需要,高层次人才短缺瓶颈亟待突破,引进与培养机制有待完善,成长环境有待改善;五是开放办学亟待强化,校地、校企、校际、国际开放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亟待进一步增强;六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管理能力和水平亟需提升,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予以正视,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发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开启全面建设有特色开放式高水平财经类大学新征程

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社会发展需求和从严治党新要求,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特色凝聚为重点、以开放合作为突破、以改革创新为驱动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开启全面建设有特色开放式高水平财经类大学新征程。

深刻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结合我校现实条件和工作基础,坚持快速发展、差异化发展工作总基调,学校提出三步走的奋斗目标:

第一步,从2018年到2020年,用3年左右的时间,凝练特色,深化开放合作,增强办学实力,满足大学设置要求,全力争取实现更名大学的目标。

第二步,从2021年到2030年,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建校45周年之际,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进入山东省一流大学行列。

第三步,从2031年到2050年,再用20年左右的时间,在建校65周年之际,建成特色鲜明、全国知名的高水平财经类大学。

各位代表、同志们,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绘就了经济文化强省的新愿景,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山东工商学院30多年的办学历史积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为学校改革发展奠定了新基础。为此,我们要牢牢把握发展机遇,乘势而上,从现在开始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育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树立先进育人理念。遵循育人是大学的初心,只有培养一流人才,才能建成高水平大学的观念,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人格塑造、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有机结合,真正做到的紧密统一。按照整体和谐、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思路,创建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新儒商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让教师安心教书育人,增强获得感、成就感。发挥教学质量奖正向引导功能,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发展水平。引导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将学科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完善协同育人、产教融合育人、管理育人体制。深化德育综合改革,构建四位一体育人体系。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学业评价方式改革。全面实行学分制管理。强化实践教学,改善实验实训条件,鼓励支持师生参加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优化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强化一、二课堂的有效衔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制度环境,改进课程体系,提升全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建设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突出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加强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力争10个重点专业成为省级高水平应用型优势特色专业(群)。以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为契机,优化专业结构布局。重视专业内涵的充实、调整和更新,对传统学科专业进行升级改造,不断适应新科技、新产业对人才的新需求。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合并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相近的专业,寻求新的专业增长点,将本科专业控制在50个以内。建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机制。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制度,推进双师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推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切实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强化通识课程对专业育人的支撑,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提高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形成系统化、可持续的育人保障机制,营造优良育人环境,形成以内涵提升为共同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的质量文化。优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反馈应用机制,提高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实现管办评分离,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评估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健全内部教学工作的专项评估机制和反馈机制,加强二级学院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二)整合优势资源,提高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水平

完善学科建设规划。推进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高水平专业建设、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等发展资源系统整合。以双一流建设战略为指引,建立学科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学科生态系统,带动学校整体发展。引导和支持教师开展跨学科合作,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逐步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形成具有共生互融关系的学科群。完善学科建设三级管理体制和学科考核评价体系。

打造特色优势学科。优化学科布局,以优势学科为主干,以特色学科、新兴学科、亟需学科为支撑,以学科群模式凝炼学科方向,集成学科优势。完善现有重点学科支持机制,创新学科建设绩效评价和资源配置,聚集优势学科资源,重点打造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理论经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等优势特色学科。力争获得省级一流学科立项建设1个、省级优势学科4个。分类规划、分类管理,培育建设新的优势学科,努力实现造高原、出高峰的学科建设目标。

加强学位点建设。强化对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的内涵建设,提高硕士学位点建设水平。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扩大规模,服务需求,完善质量保障体系,落实导师能力提升计划和质量提升计划,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落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暨实施方案》,努力达到申请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的基本要求。制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行动计划,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启动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积极构建满足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科学合理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体系。

完善科研工作机制。推进校院两级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发挥二级学院、研究院在科研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坚持以高水平的科研支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协同创新模式,提升科研工作水平。实施科研珠峰计划,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与奖励办法,加大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以上成果奖、顶级期刊论文的支持力度,争取获得更多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努力实现国家级奖项的突破。

强化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积极参与决策咨询,提供政策支持、智力支持,开展前瞻性研究,多出有影响力的智库成果。建立一批在山东省乃至国家层面有重大影响的新型高端专业智库。建设省级高端人才储备库。积极申报国家和教育部各类创新平台,力争获得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支持。打造优秀创新团队,鼓励成立跨学科、跨学院的科研创新团队,积极培育建设省级创新团队,大力引进国内外有影响的创新团队。

(三)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畅通引进培养途径,简化决策程序,完善配套制度,建立差异化引进机制,付出超常规努力、采取超常规措施,千方百计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人才引进奖惩机制,确保引进规划指标落地。力争引进培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人以上、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5人以上、博士研究生导师10人以上。努力达到大学设置要求,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47%。完善现有人才培育工作,全面实施凤凰人才工程,重点定向培养校内优秀人才,扶持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高水平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发挥好职称评聘在教师发展中的导向作用,评出实力、评出和谐、评出干劲。切实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制度留人,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推进人才队伍协调发展。补齐数量短板,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统筹推进专业技术、管理、工勤人员三支队伍的规模、质量、结构协调发展。优化年龄结构,加强专业管理团队建设,提高管理、工勤人员整体水平。完善考核考勤体系,施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激发教职工工作动力。建立人才分类评价体系,以考评结果为基础,实行岗位管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才动态管理机制。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健全师德考核监督体系,防止师德失范行为发生。建立重大问题报告和舆情快速反应机制,严肃查处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构建分层次、分类别的教职工荣誉体系,建立荣誉动态调整机制。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树立良好学术风气。

(四)全方位开放合作,增强事业发展新动力

强化开放合作理念。坚持开放发展、开放融合,将开放合作理念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全方位开放。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实力和水平。用活用好国家政策,创新开放合作体制机制,立足校内放眼校外,学校各方全员参与,明确合作方向,寻求合作伙伴,协商合作项目,强化合作落实,注入学校发展强大活力。

深入开展社会服务。立足烟台,服务山东,面向全国,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人才支撑、科技应用、智力支持、资源共享、文化传播等全方位、高层次服务。整合研究力量,组建烟台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推进校城融合发展。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产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促进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实现互利双赢。增强与高水平院校、研究院所合作意识,弥补自身不足,发挥合作优势,增强服务地方的互动性、积极性和影响力。支持应用型对策研究,充分发挥研究院功能,将成果转化、决策咨询等服务地方成果纳入科研评价奖励体系,完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机制,探索设立科研成果孵化基金,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贡献率。支持师生科技创新创业,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多渠道筹措办学资源。积极争取中央及各级政府投入支持,努力获得各项配套、补贴、奖励等资金资助。积极拓展筹资模式,争取宽松优惠的贷款政策,加大融资力度。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校友会、理事会的作用,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办学,增强多渠道筹措办学资源的能力。发挥智力资源优势,拓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渠道,提高财源建设水平。建立吸引社会资源支持办学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彰显国际化办学特色。积极参与一带一路、蓝黄发展战略、中韩(烟台)产业园等建设,全方位推进教育国际化,构建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的国际化办学格局。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为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配置办学资源提供有力支撑。加强教师与管理队伍国际化建设,支持教师和管理人员以多种形式出国访学、进修。提高有国(境)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加大国外智力和人才引进力度,组建国际化教学团队。积极拓展与国(境)外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提升科研与学术交流国际化层次。支持二级学院组织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和学术论坛,支持师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留学生管理机构的建设与发展。以国际商学院更换合作方为着力点,务求通过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审核。建立经费、队伍和制度等保障机制,优化国际化办学体制机制环境。

(五)完善内部治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以学校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健全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加强制度化建设和规范化建设,进一步优化以学校章程为统领的、健全规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与制度激励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以责任制为核心,建立健全落实责任的监督机制和纠错机制,严格制度执行和落实,在全校形成依规管理、按章办事的良好氛围。

积极推进目标管理。落实《山东工商学院目标管理办法》,健全学校宏观调控、部门监督指导、二级学院自主办学的目标管理机制,推进目标制定、实施、考核、反馈、奖惩等各个环节规范运行。推进目标管理与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绩效工资等综合改革任务的有效衔接。下放学校管理事项,扩大二级学院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事聘用、绩效分配的自主权。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调动各二级学院、部门、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确保学校发展任务落到实处。

更好发挥学术组织作用。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积极探索教授治学有效途径。执行并完善《山东工商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进一步发挥学术委员会学术性评价以及在学校发展规划等重大决策中的作用。合理构建校院两级学术组织体系,科学设置适应校院两级管理的基层学术组织。强化学术道德行为规范与管理,维护良好学术氛围。

(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资源配置与服务保障能力

推进基本建设。推进西校区综合实验楼、教学楼、学生公寓、图书馆等工程开工建设。调整东校区布局规划,适时推进学生食堂、教职工食堂、研究生公寓等工程建设,改善师生就餐住宿条件和导师办公环境。积极争取增加办学用地,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

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办学经费投入,确保师均年科研经费达到3万元、生均经费收入接近4万元。完善二级综合预算,加大预算执行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开源节流,厉行节约,勤俭办学,优化支出结构,有效降低运行成本。统筹各类公共资源管理,完善资源综合配置与服务保障机制,建立资源利用绩效评估制度。统筹规范外部单位有偿使用学校资源项目,维护学校利益。建立内部资源有偿使用成本分担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完成校办企业清查核资工作,稳妥推进经营性资产管理改革,助力学校发展。

增强服务保障能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校园,实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全过程一体化、数字化。通过网上办公互联网+事务服务等手段,推进管理智能化。推进最多一次性办结便民服务改革,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建设便捷高效、文明有序的师生生活服务网络。强化校园商业网点科学布局和规范管理,营造清朗有序的校园环境。推进民生项目,建设校园交通系统、物流快递中心,论证实施老旧住宅改善、电梯安装等工程。对校内无房户租住周转房实施政策优惠,适时论证规划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职工住宅建设等项目,让全体教职工安居乐业,共享学校改革发展成果。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监察审计、信访法制、图书档案、医疗卫生、继续教育等工作。

(七)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塑造学校价值共同体

完善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健全学校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文化建设。以文化校园建设为目标,构建理性、进取、和谐、包容的大学文化。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强化文化育人理念,培养师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深化对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作风的心理认同。倡导全员参与文化建设,共同营造健康向上、干事创业、潜心育人、包容和谐的良好环境,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让学校成为师生引以自豪、社会广泛赞誉的美好家园。

优化文化育人环境。落实《全国高校文明校园测评细则》,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推进校园文化研究,开展校史研究挖掘工作,推出系列文化成果。开展一院一品活动,推进二级学院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品牌。优化新媒体工作平台,拓展文化传播渠道。整合全校新闻宣传和文化资源,加大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力度。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清朗网络空间。

打造校园特色文化景观。建设美丽校园,做好校区功能布局和校园建设总体规划调整,力求山、水、园、林、路、馆建设达到使用、教育、审美功能的和谐统一。规划建设校史馆、博物馆、档案馆。打造校园文化景观群,完善文化设施群,建设推广特色鲜明的文化形象标识系统。

(八)推进综合改革,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借综合改革兴利除弊,谋定学校发展大局。树立改革信念,增强改革意识,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坚持顶层设计,注重整体谋划,强化内生驱动,把改革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活力之源,贯穿于学校事业发展的全过程。通过深化改革,不断破解制约学校发展体制机制性障碍,挖掘新的发展动力和生长点,厚植发展优势,增强办学活力,确保师生共享改革红利。

稳步推进综合改革。贯彻执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落实《山东工商学院综合改革》方案,进一步统筹推进以内部治理、人才培养、人事分配、学科建设、科研工作、资源配置、大学文化建设为主的综合改革,不断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坚持向改革要动力、求质量、求效益、求发展,注重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稳定性,既要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又要注重统筹兼顾、稳步整体推进。

确保改革有效落实。制定改革相关配套制度,细化改革项目任务,增强可操作性。推行改革目标管理,强化责任担当,严肃监督问责,加强督查督办,加大执行力度。建立健全改革考核评价评估体系,真正发挥考核实效,将改革实效与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资源配置等有效衔接,确保改革任务落地落实。加强对改革的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形成全校上下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浓郁氛围。

三、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我们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根本遵循,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思想引领、组织推动的统领作用,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引导全校师生员工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校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做好示范引领,带头讲政治,加强党性锻炼,保持政治定力,提高政治能力,围绕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增强责任担当,推进事业发展。加强党委(党总支)中心组学习、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进一步做好安全稳定工作,保持学校和谐稳定。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和《山东高校德育综合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的育人功能,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增强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学生管理服务水平。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加强对教师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充分发挥校园主流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作用,围绕学校重大成果、重要经验、典型人物等做好对外宣传,讲好山商故事,传播好山商声音,树立好山商形象。

(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突出政治标准,注重真才实干,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改进考察干部方式,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优化干部队伍整体结构,重视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加快处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统筹做好女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强化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准入、考核、培养、发展机制,实现辅导员队伍提质增量。推进干部任用科学化,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努力做到人岗相适、人职匹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尤其要强化提升部门负责人的视野、能力、素质和责任,以适应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坚持从严管理干部,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离任审计等干部监督制度,有效运用提醒、函询、诫勉等监督方式,实现干部监督管理常态化。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让勇于担当的干部放松心态、放开手脚干事创业。

(三)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树立鲜明导向,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融入灯塔党建在线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努力实现党务工作在线化、党员管理精准化。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制度,把从严治党要求向基层压实。严格落实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制和管理决策机制,打造坚强有力、干事创业、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团队。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三会一课、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强化过硬支部、示范支部建设,优化党支部设置、配强党支部书记,推进党支部书记责、权、利相统一,落实相关政策待遇。发挥好校院两级党校功能,健全党员全过程、系统性教育培训体系。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发挥好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党员时刻牢记党员身份、提高党性修养。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提高党员发展质量。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保障和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全面落实党委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体制机制,坚持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同向发力,构筑源头治理的有效机制。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具体、补短板、防反弹,坚决纠正四风新表现,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使党员干部知敬畏,师生员工有信心。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深化对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及责任追究机制。拓宽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加大纪律审查力度,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全面加强纪律建设,严厉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推进纪检监察工作改革,完善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提升业务素质和能力。

(五)全面增强办学治校本领。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要增强学习调研本领,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推动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谋划学校事业发展,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大力倡导创新之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增强科学发展本领,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学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强依法治校本领,坚持以法治思维、法治方法指导和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坚持激励与考核并重,提高执行力。增强协调各方本领,推进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做好统战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切实发挥工会、共青团、妇委会、学生会等群团组织联系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将工作实绩与考核绩效挂钩,不折不扣抓落实、抓督查、抓问责,在干事上赢得民心、树立威信。增强驾驭风险本领,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积极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在攻坚克难中实现学校事业不断前进。

各位代表、同志们:山东工商学院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强校梦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梦。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在圆梦的伟大征程中,不可能一路坦途,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绝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推卸责任。我们既要增强分享发展成果的获得感,也要增强参与发展奉献的成就感。每一位师生员工都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奉献者,都有责任和义务共同参与、积极奉献、勇于担当,再苦再累也要一起扛。只有同担风雨,才能共享阳光。只要我们怀着团结共进的精神,怀着百折不挠的勇气,怀着坚韧不拔的气概,困难就一定能够克服,任务就一定能够完成,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各位代表、同志们:党的十九大吹响了新时代的号角,开启了新时代的征程,党的事业和国家发展进入了一个催人奋进的新阶段。山东工商学院的发展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烟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聚精会神谋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强校梦、强国梦而努力奋斗!

  

   

   

   

上一条:人文与传播学院举办“十里杏花谷,徒步健康行”活动 下一条:人文与传播学院教师参加“不忘初心跟党走”2017教职工趣味运动会

关闭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滨海中路191号 邮编:264005 电话:0535-6770015、6770817

Copyright © 2015 人文与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