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0月1日,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68华诞,山东工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策划主办的“庆十一·迎盛会最美图书展”在第6教学楼11楼北侧圆弧区正式启幕。
本次展览由人文与传播学院于今年年初动议筹办,历经半年多的筹备,从2010至2016年度荣获“中国最美的书”荣誉称号的148种图书中挑选出75种,以获奖年度为序,分四组展柜进行展出,除实物陈设外,还有关于每本展出图书的基本信息、内容简介、获奖点评和亮点撷影等相关内容的介绍。编辑出版专业师生为所展书籍撰写了简介与评析,广告学专业的师生承担了展览的设计、布展工作。该展览集中展现了现阶段我国书籍的装帧之美和设计之妙,传递出浓郁的书香氛围,成为人文与传播学院里又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线。

闲话书籍装帧
说到书籍装帧,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它是成书的必要过程,具有书籍保护、美化、诠释、吸引、营销等多重功用,同时亦具有建立于书籍内容之上的相对独立的艺术属性,有人形象地称其为书籍的“妆容”。
“装帧”是个外来词汇,20世纪30年代才由丰子恺先生从日本引入中国,但书装艺术在中国古来有之。古代书籍也有图文并茂的需求,自先秦时就已出现书籍插图,发展到明代插图水平已经很高,不仅有套色印刷,还出现了饾版、拱花等工艺。此外,中国古籍很讲究纸墨和刻工,并在书衣、题签、书帙函套、护叶(副页)、牌记、版式等方面多有匠心。孙从添在其《藏书纪要》中云:“南北宋刻本,纸质罗纹不同,字画刻手古劲而雅。墨色香淡,纸色苍润,展卷便有惊人之处。所谓墨香纸润,秀雅古劲……”,所言正是中国古代刻本的形制之妙。
“装帧”一词的本意是纸张折叠成一帧,由多帧装订起来,附上书皮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又延伸出对图书外表进行创意设计和技术运用之意。它引入中国后,在不少作家、出版家、美术家中备受重视,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的崭新气象。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其重点还主要停留于封面设计。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吕敬人等人明确提出“图书整体设计”的概念,扩大了书籍装帧设计的范畴,包括开本大小及形态的选择、书籍外观(封面、书脊、勒口、封套、护封、腰封、书签带、书顶、书根、书口等)及零页(如扉页、环衬、版权页、书签、随书海报和光盘等)设计、版式编排及对文字的处理、插图的绘制与位置安排、印刷和装订工艺、材质的选择和应用等各方面的综合考量。

国内外“最美的书”评选活动
现代书业十分重视书籍的装帧设计,将之视为增强图书内容美感、方便读者阅读、吸引读者购买的重要手段。国际、国内都有关于书籍装帧的专门性奖项,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国际的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和国内的“中国最美的书”评选活动。
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的前身是1929年开始举办的“德国最美图书大奖赛”,是德国国家级图书装帧设计的最高荣誉赛事,后来发展为全球范围内的“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博览会”。从1991年起,发展为一年一度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 “世界最美的书”评选,由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德国国家图书馆和莱比锡市政府联合举办。“世界最美的书”代表了当今世界图书装帧设计界的最高荣誉和最高水平。评选强调书籍整体的艺术氛围,要求书籍的各个部分,封面、护封、环衬、扉页、目录、版面、插图、字体等在美学上保持一致,装帧形式必须适合书籍内容,在制作上达到最高的艺术水平和最高的技术水平相统一。具体而言,其评判标准主要有四点:一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文字图像之间的和谐;二是书籍的物化之美,对质感与印制水平的高标准;三是原创性,鼓励想像力与个性;四是注重历史的积累,体现文化传承。
“中国最美的书”是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于2003年创设的书籍设计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14届。每年评选出中国大陆出版的优秀图书20种左右,授予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并送往德国莱比锡参加次年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 “中国最美的书”基本能够代表我国书装领域的最高水准,其评审标准主要包括:书籍装帧的整体性,书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书籍设计对于书籍本身功能的提升,设计风格与适宜手感的和谐统一,以及作为设计重要元素的技术手段的运用等。截止2017年,已先后有14批296种“中国最美的书”亮相德国莱比锡,其中17种图书获奖。

“最美图书展”的策划缘起
中国与世界“最美的书”虽然享誉业内,声名远扬,但其中不少书籍因内容小众或价格不菲之故,平时很难一睹其芳容。若能够将这些“最美图书”汇总起来集中展示,以飨读者,无疑是一桩美事、雅事、益事。
另一方面,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数字化阅读的流行,越来越多的读者转投“数媒”怀抱,与传统纸质书籍渐行渐远。特别是那些从小就在数字化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所谓“网络原住民”,对于纸质书籍的情感更为淡薄。通过“最美图书”的展示,也是希望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纸质图书的魅力,体味纸质图书作为一种实体存在,在开本、形态、质感、色泽等方面带来的数字媒体难以取代的阅读情致。

“最美图书展”的人文内涵
金秋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68周年华诞,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将隆重召开。值此之际,人文与传播学院举办本次“最美图书展”,也想通过书籍装帧这扇小小窗口,展示我国书业的人文之美、艺术之美,为国庆献礼,为盛典助兴。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深的根基。愿这些“最美图书”能将书香之味与阅读之乐散播开去,让更多人开启自己的“悦”读时光和“书”适人生。
从所展图书可以看出,书装设计理念呈现出日益个性化、民族化、创意化、整体化的趋势。书装设计不再是单靠封面和版式来博得关注,而是越来越从书籍的整体出发,追求从内到外的美感和内容的有效传达。创意创新、俏丽夺目与简约流畅、和谐统一并重,注重回归图书的本体功能,业已成为书籍设计界的共识。
在欣赏书籍之美、设计之妙的同时,展览还带给我们关于书业的一些启发。书籍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对当下数字化阅读的浪潮,传统纸质图书是否会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一时热议。如何在困境中杀出一条生路,已成为出版界必须面对的问题。让传统读物改变单纯信息载体的功能,使之在承载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审美元素,把功能性巧妙地蕴涵在观赏性之中,从而让读者在阅读和欣赏中体会更多元的精神愉悦,这或许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