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7日至28日,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青年博士论坛在山东省曲阜市的中国孔子研究院举行。此次论坛主题是“儒家信仰、礼乐文明与社会治理”。共有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南非、澳大利亚、美国、英国、马其顿、蒙古、日本、韩国、越南、泰国、新加坡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和青年博士,齐聚圣城,共襄儒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吴树勤博士参加此次盛会,并在分论坛上做了《儒家礼乐教化与当前“生活哲学”的转向》的发言。

世界儒学大会至今已经走过十年历程,搭建了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了给青年学者搭建交流学术成果、近距离接触儒学大家的良好平台,推动青年学者对儒家思想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与研究,中国孔子研究院作为世界儒学大会秘书处,于 2015年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期间,举办了首届青年博士论坛。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青年博士论坛,承接首届青年博士论坛的宗旨。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政策研究处处长、世界汉学大会理事会秘书长王甬,济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昌文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研究员代表论坛承办单位做题为《中国礼乐研究的青年使命》的主旨演讲。
青年博士论坛还按照“儒家信仰的特质”“礼乐文明与历代中国”“儒家智慧与礼仪之邦重塑”“中华礼乐与人类共同价值”四个议题,进行了分组学术研讨。吴树勤博士在“儒家智慧与礼仪之邦重塑”议题组做了《儒家礼乐教化与当前“生活哲学”的转向》的发言。


吴树勤博士认为,以儒学为主的中国古典哲学形态,具有生活化的特征。儒学并不是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而后寻求将其作用于生活的思想理论,其本质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作为一种生活的智慧,作为一门生命的学问,其所关注的主题一直是人伦生活及在此人伦生活中展开的文化教养和生命意义的终极实现。

吴树勤博士认为,儒学的生活化特征通过礼乐教化来实现。礼作为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于其它经典文化,关键在于礼仪礼俗即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方式,它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行为而不仅仅是文本的方式得以展现的。哲学和生活的关联问题是当前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哲学与生活的结合是当代哲学工作者的自我诉求,是一种文化的自觉。吴博士的发言得到多位学者的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