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传播学院“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根据《山东工商学院“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和学校党委行政工作部署,结合人文与传播学院实际,制定本规划。
人文与传播学院成立于2015年8月。现有教职工37人,其中:正高2人,副高14人,讲师21人,副高以上比例为43.2%;博士11人,硕士20人,本科6人,博士比例为29.7%;35岁以下14人,36~40岁6人,41~45岁3人,46~50岁10人,51~55岁4人,40岁以下教师比例为54%。
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3个本科专业和1个人文素质公共课教研室。在校本科生554人。编辑出版学专业于 2005 年招收本科生,汉语言文学专业于 2009 年招收本科生,广告学专业于 2013 年招收本科生。学院同时承担全校《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和经典导修系列课程。
“十二五”期间,学院教师共获得校级教学效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指导学生获省级优秀毕业论文2项。张子中教授连续两届获聘全国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是山东地区唯一一位编辑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十二五”期间,学院教师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发表各类文章107篇,其中CSSCI刊物论文21篇,发表教改论文13篇,获批校级教改项目7项,其中课堂教学改革项目2项,出版专著5部,教材7部。
“十二五”期间,编辑出版学、广告学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5项,获得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韬奋杯”全国大学生出版创意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广告协会“学院奖”广告大赛等国家级比赛奖项12项,省部级奖项3项。
全面贯彻落实《山东工商学院“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服从服务于建设有特色开放式高水平工商大学的主题,贯穿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的主线,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充实内涵,突出特色,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1.坚持以改革促发展
以改革为出发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实施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2.坚持内涵发展
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充实、优化师资队伍,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增强科学研究的实力。
3.坚持重点发展
明确定位,凸显特色,紧紧依靠学校经济管理类办学主体,努力培育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
4.坚持和谐发展
全面营造尊重教师、尊重学生的良好氛围,最大程度地调动和发挥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智,帮助教师成就事业,帮助学生成就未来。
发展总目标:“十三五”末期,把人文与传播学院建设成定位明确,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上乘,具有一定学科和科研实力的教学型二级学院。
人才类型定位:应用型。
办学类型定位:教学型。
办学层次定位:本科教育,“十三五”末期,具备招收和培养专业硕士的基本条件。
学科类型定位:中国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学。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山东,面向全国。
“十三五”期间是人文与传播学院各项工作起步发展的重要阶段,学院以抓重点,凸亮点,显特色,明方向,丰富内涵,注重质量,夯实基础,开拓创新为主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稳定现有的汉语言文学、编辑出版学和广告学三个专业,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增设1~2个新专业。
每个专业每年至少招生2个自然班,即60~70人,学生总数达到720~840人。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争取校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不少于10项,其中省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1项;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不少于1项;校级以上各类课程、专业建设项目不少于2项。
加强教材建设。结合财经类院校特色,编写特色教材6部以上。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争取校级以上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不少于20篇,其中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2篇以上。
完善实验室建设。把现有的广告学实验室建设成面向广告学、编辑出版学、汉语言文学3个专业的传播类全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完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实验教学行为。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平台(岗位);与校外单位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3~5个教学与就业实习基地。
推进产学研结合。根据专业特色,探索建立产学研基地,为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提供平台,同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等服务。
建设好新闻传播学和中国语言文学两个学科,考虑省内外学科布局和学科容纳能力,重点建设新闻传播学学科。
结合学科、专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成立“融媒体与区域传播研究中心”,形成以媒介融合及区域传播为主要内容的研究特色。
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教师参与各类课题的申报,力争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科研经费达到80万元。
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各类奖项,力争获得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和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项。
资助教师出版高水平专著,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争取在B类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篇,在C类刊物发表论文30篇以上,出版学术专著3部以上。
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加强与国内高校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参加国内高级别学术会议,邀请名家前来讲学。
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引进高水平教师2~3人,力争每个专业的教师数量达到10人以上,教师总量达到45人,每个专业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
努力改善职称结构,教授增加2人以上,副教授增加5人以上。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围绕课程设置,做好师资配备规划工作,力争每门专业课至少有两位(A、B角)以上教师担任,规避教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师资力量脆弱化倾向。
实行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制,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紧紧依靠学校经济管理类办学主体,努力培育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
将广告学专业打造为广告创意策划与营销管理方向,培养具有开阔视野和创新精神,系统掌握广告与营销传播等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文化传媒、广告公司、咨询机构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从事广告创意策划、设计制作和市场营销、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将编辑出版学专业打造为财经传播和新媒体方向,培养具有系统的编辑出版学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科学文化知识,熟悉有关编辑出版方面的政策法规,能够在图书、报刊、音像、网络等领域,以及新闻宣传、文化教育等部门从事传统及新媒体编辑出版、营销策划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将汉语言文学专业打造为商务文秘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商务、文秘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现代办公自动化技术,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从事办公室管理、行政管理、财产管理、档案管理、商务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文秘人才。
肩负好所设专业人才培养使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文与传播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同时,承担起面向全校的人文通识教育的使命,为学校的人文精神塑造和大学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建立以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为依托,以厚基础与宽口径结合、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并重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学校财经类之办学属性,依托管理学、经济学见长之学科优势,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在《大学语文》《中国文化经典导修》《应用文写作》的基础上,争取进一步建设和开发《大学人文教育》《逻辑与批判性思维》《中外文学经典讲座》等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加强班子建设,建设讲学习、讲团结、讲正气、讲规矩、讲民主、讲学术的领导班子,为广大教职工努力营造风清、气顺、人和的工作氛围。
坚持和完善党政联席会制度。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学院领导班子集体领导作用,实现议事的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健全教学和学术组织。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教学工作进行研究、指导、评估、审议、咨询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术评价、学位认定、职称晋升、项目评比等方面的作用。坚持教授(师)治教、教授(师)治学,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有机耦合。
加强教研室建设,规范教研室活动。进一步实现教研活动与政治业务活动、教研活动与教师发展活动、教研活动与常规性教学活动、教研活动与教育教学改革活动、教研活动与科研活动相结合。
贯彻《中共山东工商学院委员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具体实施方案》精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党支部建设,规范组织生活,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贯彻《中共山东工商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治理论学习的实施意见》精神,开展好全体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教育,推进政治理论学习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保证学习质量,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党纪党规,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坚持群众路线,巩固“三严三实”学习成果。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山东工商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精神,全体教师要切实担当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人人参与,共建共创,把培养人才当作自己的首要职责,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提升师德师风,以良好的教风和学术风范引领和带动学风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加强制度建设,制订与完善教学、科研、党政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等制度,做到办事有依据,发展有目标,奖惩有措施,使学院在规范化轨道上良性运转。
推进学分制改革。制(修)订适应深化学分制改革要求的教学运行与管理规章。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整合、优化配置。
落实导师制。强化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理念,拓展教师“教书”与“育人”的时间和空间,对每一位学生四年大学生涯进行全过程指导。
加强文档建设,规范学院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切实做好学院文档的收集、整理、分类、装订、归档工作。
严格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合理、合纪、合法管控好资金流向,注重经费使用绩效。
实施文化战略,大力加强文化建设,遵循“崇仁贵和,尚德利群”的院训。结合实际和专业特长,推行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视觉文化、心态文化建设。用文化凝聚力量,用文化塑造形象,用文化引领方向。
大力推进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文化建设,把质量、特色、定位、和谐、生态、秩序、规范、团队、合作等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
加强学院文化的载体建设,发挥大学生社团作用,结合专业设置,开展具有人文特色的赛事活动,指导学生创办专业类或人文通识类刊物。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