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人文讲堂”之“青年博士论坛”第一讲

2016年10月25日 08:42  点击:[]

     

20161027日下午2:30,山东工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吴树勤将做客人文讲堂,在六教206室演说《诗礼文化道德人生》,主持人为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研究员张开祝。

   

338472132190833237.jpg

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吴树勤

468171114945680234.jpg

   

中国自古有强调文治和教化的传统。诗礼不仅是知识技能,而且是综合性的文化系统;诗礼文化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诗礼文化对其它文化具有原则性、规范性和统摄性作用,它是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贯穿在中国民众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正是诗礼文化,把个体的人和家族、民族、国家凝聚到一起。

在中国古代,“技艺”与“艺术”是不作明确区分的,这与现代社会中把技术视为纯工具性的物质手段不同。“技”即是“艺”,其中都蕴涵着“道”的“几微”,由“艺”可达乎“道”。这也是“六经”所以能归入“艺”的原因。“艺”的功能体现为“化”,在审美的熏陶中实现生命的创造性转化。

   

245881298001190830.jpg

   

诗是本真生命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诗在人格养成的过程中上起着基础性作用,由此,诗成为儒家“艺”教的出发点。诗在人格养成上的功用集中体现在“兴”上。“兴”的功能在于唤起人的本真生命。

诗虽然可以将人的本真生命向创造性的一面引导,但是,并不能约束生命的破坏性倾向。因此,为了实现理想人格,推动本真生命的积极发展,就必须引入对生命的破坏性倾向加以制约的机制——“礼”。古人讲求行礼之人的揖让、盘旋、进退。人的行为有法有度,言谈举止从容闲雅,待人处事合乎规矩。

   

420515363279348889.jpg

   

礼虽然从根本上说,是本真生命自我制约,是其固定化和物态化的外部形式,但礼制一旦成形并固定下来,便成为外在于个体生命的事物。其固定形态使之无法关照每一个体生命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一旦礼教的流弊彰显,礼就有可能压抑生命。“乐教”是其补救手段。

“乐教”的本质精神是“和”。在《韶乐》中,音乐形式的“美”与所表现的生命精神的“善”,都达到了顶点而又最充分地表达。“和”带给人的生命情感体验是“乐”。人生境界之“和”与天地的生命之“和”相呼应,实现了有限生命与无限天地的沟通,达到了生命精神自由舒展的境界。

   

861030613953269521.jpg

     

     

上一条:人文与传播学院关于做好第二轮岗位聘任中期考核工作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组织开展山东工商学院 “勃朗雪场”杯第九届“赢在山商”营销大赛活动的通知

关闭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滨海中路191号 邮编:264005 电话:0535-6770015、6770817

Copyright © 2015 人文与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