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之山商文化理想

2016年04月11日 15:42 张开祝 点击:[]

    

     

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崇尚学术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山东工商学院建校30周年了,她应该有怎样的文化?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以下理想。

一是顶层的文化

文化靠大众来创造,靠大众来实践,但文化得靠领导来倡导,靠顶层来设计。当然“领导”“顶层”不是专指一两个人(党委书记或校长),更不是指主管领导,而是指党委和行政,要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在实际行动上务必到位。如果领导、顶层缺乏自觉,缺乏主导,缺乏意识,靠中下层很难推动文化建设。五句话:党委系统高度重视,行政系统大力支持,分管领导主抓有力,党委行政密切配合,职能部门工作有效。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平淡无味,苍白无力。

二是自觉的文化

文化必须有意识培育、主动培育,既要靠顶层推动,更要靠管理层实践,还要靠基层行动。领导、顶层有了倡导,中层和基层就要积极而为、主动而为、自觉而为。如果中层和基层对文化不自觉或者“不文化”,则文化的步伐就会蹒跚不前。

三是精致的文化

文化必须讲求精细,要精心呵护,得有美感,不能粗制乱造,比如,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楼一堂、一形一色,都要精心琢磨,经得起“文化”的考量,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即使它本身不美,也不要破坏它周围的美,所谓要打造一片绿,得种N棵树;破坏一片绿,一个垃圾箱足矣!再比如,我们的“美丽山商”行动,表面上看是校园环境治理问题,实际是精细化管理问题,进而就能上升为校园文化建设问题。

四是培育的文化

文化要有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尤其是我们建校时间不长的大学,更要用心、用力去打造文化,不能任其自生自灭。如果没有投入,只靠口头功夫,文化就会步履维艰。但是,一定要明确一个观点,即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绝不是说给了文化管理牵头部门才叫投入,其他的不叫投入,而是只要有助于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的投入都叫投入,比如校园的硬化、绿化、美化、净化等等都算投入。

五是持恒的文化

文化要常抓不懈,常为不怠,要时时刻刻紧盯不放,要持之以恒,不能两天打鱼三日晒网,想起来就推一推,忙起来就缓一缓,忘记了就放一放。

六是专一的文化

文化不能今天一套明天一套,否则不能“文化”,只能“滥化”。我们是依山傍海的商科大学(地域+内涵),那么山、海、商三者应该是构成我们山商文化的主要因素。比如:山的挺拔坚毅,海的宽广辽阔,商的勤奋诚信。

七是积淀的文化

文化必须有历史,不能一蹴而就,没有历史的文化就没有根基。文化要么“先破后立”,要么“先立后破”。我们建校30周年了,应该有文化了,最起码有文化的雏形和轮廓。也就是说,我们有了文化的“手脚”,还没有文化的“头脑”,我们不妨来个文化“大盘点”,看看30年来我们积累了什么,然后再行充实、完善。

八是传承的文化

文化得靠一代一代努力,更要靠一代一代传承,不能割断血脉,更不能没有生命力,要靠锲而不舍的韧性、薪火传承的毅力加以发扬光大。

九是灵魂的文化

文化得有灵魂,得有“内核”。比如,我们的大学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是否就是“新儒商文化”?如果是,“新儒商文化”的核心又是什么?要明确、简练,一看便识,用不着过多地解释。

十是视觉的文化

文化其中的一部分得有“形”,即得有一定的表现形式,得让人看得到、觉察得到,不能总停留在口头上,说教上,否则是“虚而论道”或者“空手道”。

十一是包容的文化

文化必须大度,必须拥有博大之胸襟,能够容纳批评或者批判,不能排挤压榨,更不能打击报复。尤其是大学文化,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方针,弘扬理性之思想、自主之精神,但包容绝不是放纵谬误,欣赏丑恶,否则就是对“包容”的玷污和歪曲!

十二是民主的文化

文化必须讲求民主,决不能搞专制或独裁,更不能对反对者进行变相“围剿”。专制或独裁之下没有“文化”,而是“武化”。因为大学是育人的圣地,学术的殿堂,文明的场所,工作、学习、生活在这里的师生员工有思想、有文化、有知识、有素质,所以,那种“横眉冷对式”“强制压迫式”“独裁专横式”“居高临下式”的领导或管理方式,是无法做到“文化”的。

十三是开放的文化

文化得能“走出去”,也能“请进来”,即兼容并蓄,决不能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校园内,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要能开诚布公,畅通有节,不能相互封闭,相互隐瞒,相互抵制。校园外,学校与兄弟院校之间、学校与主管部门之间、学校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学校与驻地居民之间,要谦虚谨慎,行为规范,要大方有度,虚怀若谷,不能形成四面楚歌、十里埋伏的局面。

十四是真理的文化

文化必须崇尚真理,弘扬追求真理的精神,营造追求真理之氛围,而不是崇尚歪理邪说,也决不能搞阴谋诡计。否则,就是没文化。

十五是学术的文化

文化在大学里更多地体现为学术文化,而不是权力文化。大学文化尽管有多种形态,但就是不能有权力文化。所以,大学里,“学术”与心术、权术相对,指的是“学之术”,即教学之术、学问之术、学习之术、学术之术。大学要上上下下崇尚学术,崇尚学术文化,让学术文化成为校园里的主流,而不是“关系文化”“权术文化”占据主导,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大学要讲学术不讲心术,要讲学派不讲帮派,要讲学位不讲官位,要讲学道不讲权道。”

十六是生态的文化

文化得有生态,不能杂乱无章,要协调有序,要物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都能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不能相互扰乱。不管物质、精神、行为、制度,还是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或是党务、行政、工团、群体,只能“郁郁葱葱”,不能“杂草丛生”。如果没有“生态”,只能搅乱文化,破坏文化。

十七是理性的文化

文化是讲理性的,讲逻辑的,不放纵个人性格,不推波信誓旦旦,更不怂恿飞扬跋扈,不渲染颐指气使。无论是决策议事,还是处理日常事务,都要遵守事物的发展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靠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获得结论、意见和行动的理由。那种为了某种利益诉求以豪言壮语迎合权贵、迷惑大众的行为,尤其是最终的成功者就是那些最大限度地让假话、大话、空话、谎话、鬼话发挥最大作用的人,是在反文化。

十八是进取的文化

文化是种氛围,能让身临其境的人们明显感到有种驱动力或牵引力,让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心甘情愿地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奋发有为,积极进取,也即“惟进取也故日新”。文化如果使人困惑、迷茫、颓废,那就是文化的消亡。

十九是扬善的文化

文化是规制人们的言行的,是让人追求真善美的,所以必须能够抑恶扬善。这就要求讲制度、讲规矩,也就是说得讲究制度文化,决不能凭自己的好恶行事,也不能看领导脸色行事。“领导看谁顺眼就给谁资源”、“领导喜好听什么我就说什么”,“领导能看到哪里我就干到哪里”等等,都是没有文化的表现。尤其是那种表现、表演、表功、表白的“四表”之风盛行,踏实、务实、朴实、老实“四实”之风颓废的局面,致使形成了邀功求赏、哗众取宠之人大行其道,默默耕耘、求真务实之人退避三舍的“乱象”,更是在作践文化、蹂躏文化。文化即使不抑恶扬善,最起码也不能助长恶、抑制善。否则,就是一种“野蛮”,如果“野蛮”横行霸道,哪来的“文化”繁荣昌盛!所以,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都要守得住制度、守得住规矩,要辨得清白与黑、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忠与奸,使正能量充分释放,负能量销声匿迹,这样才能风清、气正、心顺,文化就自然而然地有了。

     

     

上一条:人文与传播学院分党校成立暨首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班 下一条:人文与传播学院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艺比赛

关闭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滨海中路191号 邮编:264005 电话:0535-6770015、6770817

Copyright © 2015 人文与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